认识十二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2016-4-14 10: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9| 评论: 0

摘要: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属十二经脉之一,简称是大肠经,大肠与肺相表里,五行属金。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 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在十二经 ...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属十二经脉之一,简称是大肠经,大肠与肺相表里,五行属金。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 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应用,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导致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
大肠经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肤病,中医讲肺主皮毛,大肠与肺相表里,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体内毒素便会在大肠经淤积,所以脸上起痘身上起湿疹这些问题,肠经可以十分好的调节,我门可以用刮痧法把里面积攒的淤毒刮出去。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都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证。

【大肠经循行路径】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分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主治病侯】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大肠手阳明经病证》:“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患手阳明大肠经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面、耳、鼻、喉及热病,有下列病候:口干,鼻塞,衄血,齿痛,颈肿,喉痹,面痒、面瘫、眼珠发黄,肩前、臂及食指痛,经脉所过处热肿或寒冷或发寒颤抖,肠绞痛,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病症都可能显示了大肠经出现问题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大肠经穴位】
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引。
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记述,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二十穴

大肠经交会穴:大椎(督脉),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大肠经养生】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所以,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手阳明大肠经歌:
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
传导化物通腹气。大肠又可通调腹部气机,其端魄门亦为五脏使
商阳主刺卒中风,商阳有开窍泄热之效,治中风、热病汗不出
胸满暴仆痰昏蒙,亦治昏厥、喘满
咽喉肿起牙齿痛,大肠经贯颊入下齿,治咽喉肿痛、牙痛、痄腮
指麻耳聋面颊肿。本经为阳明多气多血,可通经治手指麻木及耳聋
二间三间治颌肿,二间三间可疏阳明经气,治颌肿、目痛
鼽衄齿喉睡蒙胧。亦治牙痛、喉痹、鼽衄、多卧喜睡及手肿痛
合谷退热主镇静,合谷为镇痛镇静之要穴,亦为泄热要穴
头面疹汗刺之宁,头面五官、下颌关节等病皆可取之,亦治皮肤病、汗症
解表通经滞难产,可解表清热治表证,亦治滞产、经闭、痛经
肠痈偏瘫惊风平,为大肠原穴,治胃肠之配穴,亦可祛凤定惊,治中凤、惊风
阳溪主治诸热证,阳溪为经火穴,有清热安神之功,治诸热证
瘾疹腕痛目咽肿。亦治咽喉肿痛、头痛、耳鸣、目赤及手腕痛
温溜消肿安神腑,温溜有清热消肿、安神通腑之功,治肠鸣腹痛
腹痛面肿痫舌吐。亦治喉痹、面肿、头痛及癫痫吐舌
三里消胀穴在手,手三里弹拨可消针感后遗,亦可清热明目
腹胀不仁瘫难走。本穴善于理气通经,治腹胀吐泻、半身不遂、手臂不仁
曲池退热调营卫,曲池善于调和营卫,为退热要穴,可清阳明经热、腑热
皮病风疹半身痿,治诸皮肤病,如风疹、瘾疹,又可通经活络
头痛眩晕膝肿痛,治头痛、牙痛及半身不遂、肩痛、膝肿
癫狂善惊调肠胃。亦有清头明日之功,治癫狂,又为治肠胃病之要穴
臂臑理气兼明目,臂臑有理气消痰、清热明日之功
肩臂疼痛目疾主;主治肩臂疼痛及诸目疾,如红肿、疼痛、畏光等
肩髃通经治瘫痪,肩髃为治肩病之局部要穴,善于通经活络
手挛瘰疬肩周炎;治半身不遂、肩凝证及瘰疬、诸瘿
扶突清咽止呃逆,扶突有清咽利膈止呃之效,治呃逆
暴喑咳喘臂不起。亦可通经治上肢麻木不举及咽喉诸疾
迎香通窍鼻病灵,本穴可宣肺气、通鼻窍,治鼻塞、鼻渊
面瘫面痒若虫行,亦有散风通络、宣肺利水之功,治面痒、口歪
斜向鼻根三分刺,可平刺、斜刺至鼻甲部
禁灸放血治眼病。本穴只针不灸。内迎香放血治红眼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6:29 , Processed in 0.11532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