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1 12:38|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639| 评论: 0

摘要: 【曲池】出自《灵枢·本输》。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曲,屈曲。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曲池别名】鬼臣 ...
曲池
出自《灵枢·本输》。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曲,屈曲。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曲池别名
鬼臣、阳泽、鬼腿、肘尖

曲池的功能作用
清热解表、疏经通络、降逆活络

曲池的定位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曲池穴解剖
当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曲池主治功能
主治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干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瘛疭,癫狂,善惊;胸中烦满,咳嗽,哮喘;热病,伤寒,伤寒余热不尽,疟疾,消渴,水肿等。清热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西医临床多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高血压病,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麦粒肿,乳腺炎,甲状腺肿大,过敏性疾病等。

现代研究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针刺曲池可增强冠心病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减慢。对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有一定治疗作用。

曲池配穴
配风池治外感;
大椎、十宣治高热;
配肩髑、合谷治上关节疾患;
足三里人迎治高血压。
配合谷、外关,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配合谷、血海、委中、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太溪、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配三阴交、阳陵泉三穴为主,并结合分型配穴治疗2月, 75%患者血糖有不同程度降低。

曲池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方法
采用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按摩手法。每日按压曲池穴1~2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还可改善上肢瘫麻、哮喘等症。发热感冒及咳嗽、哮喘时,可用刮痧板刮拭手三里穴,如有痧排出,可以迅速解表、退热。

曲池相关文献
《千金翼方》注:一云在肘上横纹中。
《太平圣惠方》:在肘外辅骨,曲肘横纹头宛宛中,陷者是其穴。
《循经考穴编》广注:在肘近辅骨中,以手拱胸曲肘取,约纹尖尽是,下对少海穴。
《备急千金要方》:举体痛痒如虫啮,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腕外侧痛脱如拔;恶风邪气泣出喜忘;瘿恶气诸瘾疹;耳痛,湿痹。
《太平圣惠方》:偏风半身不遂,投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
《针灸资生经》:伤寒余疾,皮肤干燥。
《针灸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重,瘈疭,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耳痛。举体痛痒如虫噬,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灸曲池二穴,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千金翼方》: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神良。
《医宗金鉴》: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5-25 19:11 , Processed in 0.17155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