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里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1 11:35|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315| 评论: 0

摘要: 【手三里】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针刺此穴针感很强;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强,故可治疗手阳明经的各种疾患;手三里:里,可作寸解。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 ...
手三里
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针刺此穴针感很强;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强,故可治疗手阳明经的各种疾患;手三里:里,可作寸解。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手三里。

手三里别名
鬼邪穴
 
手三里的功能作用
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手三里的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手三里穴解剖
在桡侧短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手三里主治功能
主治偏瘫,手臂麻痛,肘挛不伸,腰疼不伸,腰疼不得卧,肩背疾患;腹痛齿痛,失喑,颊肿,瘰疬,眼目诸疾,舌痛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牙痛,口腔炎,颈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乳腺炎,感冒。

现代研究发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动增强。用阻断血流方法,针刺手三里,可使结肠蠕动增强。针刺手三里也可看到空肠、回肠的蠕动发生即时性改变,蠕动强者减弱,弱者增强。利用家兔实验观察“手三里”穴,对大肠运动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手三里配穴
颊车治颊肿;
中脘足三里治溃疡病;
配天井、少海治肘挛不伸。
温溜、曲池、中渚、丰隆,有利咽喉,清邪热作用,主治喉痹不能言。
肩髃合谷,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
配肾俞、委中,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手三里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1~2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方法
按摩的手法可以采用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揉动1分钟,换左手 ,每日3次。手三里是强壮穴,平时可用拇指揉,每次1~3分钟,也可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钟,能显著增强免疫力。手三里可以治疗腰膝痛,尤其是慢性腰肌劳损,经常揉揉手三里就会好转。指压手三里对精神镇定有效,可治疗精神性阳痿;此外,对齿痛、喉肿也很有效。


手三里相关文献
《针灸资生经》:在曲池下三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循经考穴编》广注:屈肘取,若直取合三寸。
《针灸甲乙经》:肠腹时寒,腰痛不得卧。
《备急千金要方》:霍乱,遗矢,矢气;胸胁柱满;腹瞋满。
《外台秘要》:齿痛,顺颊肿。
《太平圣惠方》:肘臂酸重,屈伸难。
《针灸甲乙经》:肠痛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瘰疬。
《杂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风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6:38 , Processed in 0.0998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