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1 21:44|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474| 评论: 0

摘要: 【肩髃】出自《灵枢·经别》,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
肩髃
出自《灵枢·经别》,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肩髃。

肩髃别名
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肩髃的功能作用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肩髃的定位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
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髃解剖
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肩髃主治功能
主要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现代西医临床多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肩髃配穴
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
配肩髃、曲池治瘰疬;配阳溪治风疹。
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肩髃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方法
按摩手法可以用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按摩肩髃穴的功效:导引大肠经经回流骨部。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肩髃相关文献
《铜人》:“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诸医莫能愈,甄权针肩髃二穴,令将弓箭向垛射之如故。”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9:20 , Processed in 0.1086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