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五里】 出《灵枢·本输》,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调阳明经经络,调理阳明经气血,治疗上肢循经病症;“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里”,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手五里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本穴物质由下廉穴传来,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下廉穴所处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故而本穴名为“手五里穴”。余名五里、手之五里之意与手五里同。 【手五里别名】 臂五里、五里 【手五里的功能作用】 疏经利节,调和气血 【手五里的定位】 【手五里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手五里主治功能】 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肘臂挛痛,瘰疬等病症。 【手五里配穴】 配曲池穴缓解治疗肘臂挛痛。 配臂膈治瘰疬。 配大钟、照海、二间,有解困醒神的作用,主治嗜睡。 配臂臑,有豁痰行瘀的作用,主治瘰疬。 【手五里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传至肩部或肘部。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方法】 按摩手法可以用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也可以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 【手五里相关文献】 《十四经发挥》:在肘上二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循经考穴编》广注:当肘髎斜上二寸五分。 《针灸逢源》:在天府下五寸。 《针灸甲乙经》:痎疟,心下胀满痛,上气;目䀮䀮,少气;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 《外台秘要》:风劳惊恐,久吐血,肘不欲举,风痫。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肘臂痛;瘰疬。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 《针灸资生经》:五里,治惊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