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4-30 15:07|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658| 评论: 0

摘要: 【合谷】出《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 ...
合谷
出《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合谷别名
虎口、合骨

合谷的功能作用
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合谷的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合谷穴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合谷主治功能
合谷主要用于外感时邪、头面五官、胸肺、肠胃疾患等。如伤寒、头痛、无汗或多汗、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鼻塞、耳鸣、耳聋、齿龋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腹痛、痢疾、泄泻、经闭、滞产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感冒、面神经麻痹或痉挛、电光性眼炎、急慢性鼻炎、腮腺炎、齿龈炎、支气管炎及哮喘、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高血压、荨麻疹、肩臂疼痛或麻木、半身不遂。

合谷配穴
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配列缺、外关治感冒头痛;
配复溜治少汗或多汗;
地仓透颊车治口眼斜;
下关、颊车治牙痛;

合谷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孕妇禁针。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方法
按摩手法可以用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疏解面齿之风邪,通调头面之经络,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四总穴歌》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如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同时掐按人中穴,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治疗湿疹,在合谷周围刮痧5分钟。一般痧一出,湿疹就会减轻,再连续刮2次,不太严重的湿疹就会基本痊愈。

合谷相关文献
《千金翼方》:在虎门后纵纹头,立指取之宛宛中。
《太平圣惠方》:手大指两骨罅间宛宛中。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大指次指虎口歧骨间动脉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针灸资生经》:风疹,合谷、曲池
《针灸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针灸甲乙经》: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疳疟;狂易。
《备急千金要方》:热病汗不出;紧唇;门噤不开;鼻鼽清涕出;面腹肿;吐舌颈戾喜惊。
《千金翼方》:产后脉绝不还,胎上抢心;耳聋飕飕然如蝉鸣;烦热头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4:22 , Processed in 0.10679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