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 出《针灸甲乙经》,为督脉经穴,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上星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上星。 《灵枢·九针论》:“星者人之七窍”,穴居面部七窍之上方,故名。又近额部,故称明堂、神堂、鬼堂。 【上星别名】 明堂、神堂、鬼堂。 【上星的功能作用】 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上星的定位】 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上星穴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穴区内有滑车上神经,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 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上星主治功能】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上星配穴】 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 配丘墟、陷谷治疟疾; 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 配水沟治癫狂; 【上星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上星穴沿皮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新生儿及囟门未闭合时慎用。 上星穴艾条灸5-10分钟。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方法】 按摩上星穴可以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癫狂、小儿惊风等的作用。按摩上星穴同时也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上星相关文献】 《针灸资生经》:予少刻苦,年逾壮则脑冷,或饮酒过多则脑痛职破,后因灸上星,非特脑不复冷,他日酒醉,脑亦不疼矣。 《圣济总录》:上星一穴,只可针五分,过即令人头旋目暗,急针百会及风府二穴救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普济》:灸亦得,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