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属阴经,简称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五行属土。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包含了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因此, 脾经 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脾还有一个什么功能呢?脾主统血。刚才说肝藏血,脾还管统血。统血就是说,因为它是管运化的,如果我四肢冰凉,就是血运化不到四肢去,这个统统由脾来统治。所以脾的运化功能差,这个血液就循环不到末梢去。有人会感觉到经常头晕,就是血上不到头;经常脚寒,血到不到足;经常手麻,手麻是什么原因,就是血到不了四肢。所以来讲,脾的功能非常重要。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 【脾经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主治病侯】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穴主治“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泻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想打呵欠而气不畅,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脾大络病症:实证,浑身酸痛;虚证,百节松驰软弱。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脾经腧穴】 【交会穴】 【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脾经养生】 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旺。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要吃中午饭了,建议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足太阴脾经要穴主治歌】12穴歌 足太阴脾经经穴! 隐白穴~要想止血快,马上按隐白: 太白穴~消除湿疹有太白: 公孙穴~调理脾胃的保健师: 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阴陵泉穴~让你便便畅通: 血海穴~清血利湿,血海本事: 府舍穴~腹痛不愁,府舍解忧: 大横穴~大肠疾病找大横: 周荣穴~让你心平气顺: 大包穴~常按大包穴,睡觉更安稳!! 脾主运化水湿谷,脾为仓禀之官,主运化水湿、水谷 升清喜燥为脏孤,脾主升清降浊,喜燥恶湿,为孤脏,生万物 后天之本气血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开窍于口为肉主。脾外合于肉,开窍于口 隐白摄血健脾气,隐白有健脾摄血之功,善治各种出血 诸血暴崩经衍期,主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便血 心脾疼痛腹胀泄,亦可理气止痛治心脾疼痛及脾胀、暴泄 中风梦魇狂疝气。醒神清脑治中风、尸厥、惊风、梦魇、疝气 大都清热心脾经,大都可清心脾两经之热,治烦心、热病 热病腹胀便难行。亦治热病、腹胀胃痛、呕逆、便秘、闷乱 太白治脾力最专,太白为土经土穴,亦为原穴,治脾之力最强 一切腹痛大便难,有健脾理气、和胃化湿之功,治脾胃诸疾 体重节痛心脉缓,亦主体重节痛及心痛脉缓及痔漏 咳喘痰多泄痢痊。培土生金治肺虚痰多,腹中切痛及泄泻、痢疾 公孙健脾调冲脉,公孙为八脉交会穴,可健脾理气,通调冲脉,主脾胃诸疾 胃痛腹胀饮食败,治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血痢疾 失眠妄言心痛悸,与内关相配治心烦失眠、体重嗜睡、发狂妄言、心痛心悸 痛瘕经血胎衣塞。腹中积块、胎衣不下、月经不调 商丘化湿痔瘤败,商丘健脾化湿,治痔疾痔瘤、黄疽、咳嗽 癫狂嗜睡痛足踝。亦治癫狂、善笑、嗜睡及足踝痛 三阴交主三阴病,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主三阴病变 泌尿生殖妇人宁,治遗精阳痿、癃闭遗尿,痛经崩漏等男、妇科病 健脾利湿补肝肾,具有健脾利湿,补益肝肾之功 调和营血经络行,主痿痹、半身不遂等经络病 泄泻腹胀痛肠鸣,亦治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脾胃病 皮肤瘾疹卧不暝。可调和营血治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及失眠 地机健脾调月经,地机有健脾渗湿、调理月经之功 女子经带男遗精,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精不足、遗精 小便不利及水肿,亦治小便不利、水肿 腹痛呕吐泄痢停。亦可调脾胃治腹痛、吐泻 阴陵泉主利小便,阴陵泉可通利小便,化液行水以治水 癃闭遗尿腹胀满,主小便不利、遗尿、癃闭及水肿 健脾利水除逆喘,有健脾利水之功,治心胸满逆 带下遗精力独专。亦可固精止带治阴挺带下、遗精滑泄 血海主治诸血疾,血海为血聚之处,有调经血、和营血之功 痛经崩漏月经闭,主妇人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 腹胀淋证小便痛,亦可利小便治气逆腹胀、小便淋痛 调和营血主诸皮。调血分治皮肤诸病,湿疹、瘾疹、瘙痒 冲门降逆兼理气,冲门可降逆利湿、理气消痔 腹痛疝气消积聚,主腹痛、腹中积聚疼痛、疝气 妊娠浮肿胎气冲,妊娠浮肿、胎气上冲、赤白带下 小便不利止泄痢。亦主小便不利、尿闭、泄痢 大横调肠通腑气,大横可通腑调气、调肠胃而止痛 腹痛便秘止痢疾;主腹寒痛、洞泄、便秘、痢疾 大包宽胸养诸经,大包有统血养经之功 脾之大络气血行,为脾之大络,统属诸气血之行 周身疼痛百节纵,主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百节弛纵 胁痛气喘刺之轻。亦治胸胁痛、气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