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火。心经主要跟情志方面有关系,所以只要是人体情志方面的疾病就要通过心经来解决。情志包括思虑方面的问题,神志方面的问题,睡眠方面的问题,还有感情纠葛方面的问题都与心经直接有关系,所以心经是调节心理的一条经络,安定神志的一条经络。很多人可能会与心脏病联系到一起。其实中医经络的心经主的是心志。,那心脏归什么管呢?其实在五脏中除心肝脾肺肾外,还有一个第六脏:心包。心包经是代心受邪,所以一般心脏病心绞痛之类的病状可在心包经中寻得。而手少阴心经主治的主要是神经类的疾病,如一个人的情志、心理、思虑、感情。对人体有调节心理,增强睡眠有主要的治疗作用。那是不是心经对心脏一点都不管了呢?也不是。毕竟人家叫心经,与心脏仍然有莫大的关联。 【心经循行路线】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主要病侯】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功效: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主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等。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主治病候: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心经腧穴】 本经穴位: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经穴! 极泉穴~按压极泉,强健心脏: 青灵穴~祛除疼痛无烦恼: 少海穴~常按少海,疼痛不来: 神门穴~宁心提神疗效好: 少府穴~治疗心胸痛,少府最有效: 少冲穴~急救中风,要掐少冲: 心为君主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 藏神主脉应夏令,心藏神,主血脉,应于夏令 其华在面汗为液,其华在面,汗为心之液 开窍于舌主乎情。开窍于舌,主精神、情志活动 极泉宽胸兼理气,极泉有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胸闷气短并心悸,主胸闷气短、心痛心悸 手臂胀麻弱无力,为上肢第一要穴,治半身不遂、上肢无力 落枕喜哭善悲泣。又治爱哭、委屈,落枕、肩痛 少海健忘癫瘰疬,少海可宁心安神,主健忘、癫痫、瘰疬 臂麻手颤心痛悸。又可疏筋通络,治臂麻手颤、心痛心悸 灵道心悸善悲喜,灵道可宽胸理气,治心悸、悲恐善笑 暴喑舌强及胸痹。主暴喑、舌强不语及胸痹、心痛 通里暴喑不能语,通里可宁心安神清心,主暴喑舌强不语 心悸遗尿经太急。治心悸怔忡、遗尿及崩漏、月经过多 阴郄清热又凉血,阴郄有宁心凉血、调阴清热之功 心痛失语盗汗绝。主盗汗、心痛、失语、吐血 神门宁心定心悸,神门为心之原穴,可宁心安神 恍惚痴呆癫痫疾,治心痛、痴呆、心烦恍惚、癫痫 镇静安神失眠证,又主失眠、健忘、心悸、怔忡 诸血尿赤目黄宁。呕血、便血、尿赤、目黄、胁痛 少府泻火治痈疡,少府有清心泻火之效,治痈疡 悲恐善惊阴痛痒,又治悲恐善惊,阴痛阴挺,为治阴痒要穴 男子遗尿偏坠疼,主男子遗尿、偏坠 小便不利热传肠。心热下移于小肠的小便不利、遗尿 少冲主治心胆虚,少冲可泻心火、熄肝风,主心胆两虚 怔忡癫狂不可遗,治癫狂痫、怔忡 心痛心悸及热病,及心痛心悸、胸胁痛、热病 中风昏迷可救急。有醒脑开窍之功,治中风昏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