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木。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 肝脏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作用,并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然而,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肝属木,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将军率领着抵御外敌的军队,肩负排除体内、体外不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发生异常时,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煞费苦色不佳、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通过肝、胆等内脏。肝经由此继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虽然有一个分叉,但是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主要病侯】 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肝脉受邪,经气不利,则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肝脉上行者循喉咙,连目系,上出额至巅顶,本经经气不利则巅顶痛,咽干,眩晕;肝主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患足厥阴肝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生殖器为主,其次是泌尿与肠部疾患,并主胸痛,有下列病候:腰痛不能俯仰、女小腹肿、喉干、面尘脱色、胸中满闷、呕吐气逆、水泻完榖不化、遗尿或小便不通、崩漏、子宫下垂。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其他:头顶痛、头晕眼花、胃痛。 【足厥阴肝经腧穴】 腧穴左右合28穴。首穴大敦,末穴期门。左右各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足厥阴肝经养生】 “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属也。”罴:同疲,过劳首先影响肝。当代人疾病多与伤肝有关。肝喜卧,卧时血归于肝。尤其是亥时(21至23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丑时(1至3时)肝经最旺,阳气入里,气血休息,是肝脏运行气血时间,应处于深睡状态。子时(23至1时)之前不卧,血不归肝,长此以往,肝气大伤,气弱血枯,百病丛生。 【足厥阴肝经主治歌】(10穴) 肝主疏泄其气升,肝主疏泄,主升主动,调畅气机 藏血舍魂怒为情,肝主藏血、舍魂,调畅情志,主怒 体阴用阳为刚脏,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主目合筋体皆轻。肝为罢极之本、主筋,其华在爪.主泪 大敦治疝阴囊肿,大敦可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治疝气、阴囊肿 癫狂脑衄破伤风,主癫狂痫、脑衄、破伤风 阴挺尿血及血崩,止血调经治月经不调、血崩、阴挺及尿血 便秘淋证调阴中。大便闭结、癃闭、淋证而调阴中,止阴中痛 行间清肝泄火功,行间有清泄肝火之功 中风癫疾及痪疯,治中风、癫疾、惊风及疾癫 头眩鼻衄目赤肿,头痛眩晕、鼻衄、目赤肿痛 经多痛经阴中痛,月经过多、闭经、痛经、阴中痛 腹胀呃逆胁腿疼,胃痛腹胀、呃逆、咯血、胁肋腰腿膝痛 癃闭疝气便淋证。癃闭、小便不利、疝气及淋证 太冲理气熄肝风,太冲可调理气血、平肝熄风 疏肝解郁三部逢,疏肝解郁,调气机,治上、中、下三部之疾 头痛眩晕目肿痛,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面瘫咽痛儿惊风,口眼歪斜、咽喉干痛、小儿惊风 癫痫鼻塞舌出血,癫痫、鼻塞、舌裂出血 月经不调及漏崩,月经不调、崩漏 胁痛黄疸呕泄泻,腹胀胁痛、黄疸泄泻、呕血 疝气遗尿及闭癃,疝气、遗尿、小便不利、癃闭 卵缩乳闭又乳痈,睾丸上缩、乳痈、乳汁不下 偏瘫足痿下肢肿。下肢肿痛痿痹、脚软如棉、半身不遂 中封五淋疝遗精,中封可疏肝理气,消疝,治五淋、遗精、茎痛及疝气 阴缩黄疸及足冷。阴囊上缩、黄疽胁痛及腰痛足冷 蠡沟清热调肝经,蠡沟有益肝调经、清热消肿之功 阴痒为长月经病,主阴痒及阴挺、月经不调、带下 阳强阳痿卵肿痛,阳强不倒、阳痿、睾丸肿痛、疝气 腰背拘急痛在胫。腰背拘急、足胫痛 中都腹胀治肝病,中都有行气止痛之功,治腹胀、肝病 胁痛疝气恶露清。主胁痛、泄泻、疝气及恶露不尽 膝关化湿又温经,膝关有温经化湿、祛风消肿之功 咽痛痿痹历节风。主咽痛、下肢痿痹、寒湿走注、历节风痛 曲泉瘸疝阴股痛,曲泉可通调前阴,治痔疝、阴股痛 足膝胫冷久失精,治膝髌肿痛、足膝胫冷及遗精、阳痿 痛经带下阴挺痒,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 小便不利血瘕瘸。小便不利、癃闭及瘕瘕 章门消胀健脾胃,章门为脏会,脾之募穴,可健脾和胃利胆,治五脏肝脾之疾 胁痛疳积饮食废,主胸胁痛、小儿疳积、不思饮食 腹胀黄疸泄水肿,腹胀腹痛、肠鸣泄泻、黄疸水肿 腰痛痞块精神萎。腰痛、痞块、肝脾肿大、神疲肢倦 期门疏肝降逆气,期门为肝之募,可疏肝理气降逆,健脾和胃 咳喘上气奔豚疾,治奔豚、咳喘上气 热入血室刺有功,主伤寒热入血室之谵语 胁胀疟疾吞酸逆。胸胁胀满疼痛、疟疾、呃逆、吞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