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 【天府别名】 天府穴 【天府的功能作用】 宣肺止咳,镇惊止血,疏经活络 【天府的定位】 位于人体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天府穴解剖】 皮肤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头静脉和臂外侧皮神经经过。深层有肱肌,肱肌与肱二头肌之间有肌皮神经经过,并发出肌支支配此二肌。 【天府主治功能】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多睡恍惚,善忘,悲泣,乱语;鼻衄,吐血,目红肿;头眩目瞑;瘿气;疟疾,身肿,身重嗜睡,紫白癜风,上臂内侧痛等。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鼻衄,上臂痛等病症。 【天府配穴】 配合谷治口鼻出血。 配膈会、气舍治瘿气、咽肿。 配肩髃、天宗治肩臂痛。 配肩髃、曲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上臂疼痛。 配臑会、合谷、气舍,治瘿气、咽肿。 配合谷、迎香,治鼻衄。 配合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鼻衄。 配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有行气活血,解郁散结的作用,主治瘿气。 【天府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或肘部放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方法】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经常用中指指腹揉按天府,每次左右各按1-3分钟,对鼻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够预防鼻塞、鼻炎等。按摩天府穴可缓解治疗支气管炎、咳嗽、喘息、鼻衄、瘿气、上臂前外侧痛等,具有调理肺气,安神定志的功效。 【天府相关文献】 《灵枢·寒热病》: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 《针灸甲乙经》:咳上气,喘不得息……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出,身肿,喘喝,多唾,恍惚,善忘,嗜卧不觉。 《备急千金要方》:卒中恶风邪气,飞尸恶疰,鬼语遁尸;疟病;瘿恶气。 《循经考穴编》:紫、白癜风;臑病。 《备急千金要方》:悲泣鬼语,灸天府五十壮。 《千金翼方》:身重嗜眠不自觉,灸天府正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逆气喘不得息,目眩远视,卒中恶,鬼疰,不得安卧。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 《针灸甲乙经》:咳上气,喘不得息,暴瘅内逆,肝肺相搏,鼻口出血,身胀,逆息不得卧,天府主之。风汗出,身肿,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卧不觉,天府主之。 《针灸大成》:主暴瘅,口鼻衄血,中风邪,泣出,喜忘,飞尸恶疰,鬼语,喘息,寒热疟,目眩,远视,瘿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