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下关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4 09:42|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336| 评论: 0

摘要: 【下关】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 ...
下关
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下关。

下关别名
下关穴

下关的功能作用
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下关的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简单说明: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颧骨与下颌之间的凹陷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下关解剖
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横行于腺体实质内的血管主要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神经丛。针经腮腺后,穿过颞肌腱入颞下窝。该窝内,深居有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形成神经支配的翼内、外肌。围绕该二肌由面深部的静脉形成静脉丛,通过该丛的静脉或属支,沟通颅内和面部静脉的吻合。因此,面部有感染的患者,不易采用此穴。

下关主治功能
主治面耳聋,耳鸣,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颞颌关节炎、面颊、口齿及颞部疾患,牙车脱臼、口噤肿、耳鸣耳聋、聤耳以及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齿神经痛等。

下关配穴
合谷、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引:《备急千金要方》
大迎、颊车、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引:《甲乙经》
配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引《甲乙经》
配听宫、翳风、合谷治疗颞颌关节炎;
配合谷、太阳、睛明治疗三叉神经痛;
配颊车、合谷、外关治疗牙关紧闭。
配听宫、翳风、合谷,有泻热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颞颌关节炎。
配颊车、合谷、外关,有通关活络的作用,主治牙关紧闭。
阳溪、关冲、液门、阳谷有清热泻火通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下关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平刺0.5~1寸。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方法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1-3分钟,有消肿止痛,聪耳通经的功效。

下关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失欠,下齿龋,下牙痛,肿,下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偏风,口目喎,牙车脱臼。”
《类经图翼》:“耳鸣耳聋,痛痒出脓。”
《甲乙经》:足阳明、少阳之会。
《千金方》:牙齿龋痛,耳痛。
《铜人》:偏风,口目喎,牙车脱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6:28 , Processed in 0.0713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