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阳关】 【腰阳关别名】 脊阳关,背阳关 【腰阳关的功能作用】 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腰阳关的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卧,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髂嵴相平。 【腰阳关穴解剖】 腰阳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静脉的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 【腰阳关主治功能】 主治下肢麻痹,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 【腰阳关配穴】 配肾俞、次髎、委中,可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 配肾俞、关元,可补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 配肾俞、环跳、委中、足三里治坐骨神经痛。 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委中,有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痿软无力。 【腰阳关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0.5-1寸。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方法】 用两手手指指腹按揉腰阳关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按摩腰阳关穴位可以起到缓解腰骶痛、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带下、下肢麻痹等症状和除湿降浊的作用。本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且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故本穴可治疗腰骶 痛及肾阳虚衰之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诸疾。 【腰阳关相关文献】 《针灸聚英》:“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 《针灸聚英》:十六椎节下间,坐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