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极】 出《素问·骨空论》。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中指中央,尽端为极。穴属任脉,物质为曲骨穴传来的阴湿水气,上升至中极穴时己达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点,行腹部中线,至此极点,再向下有曲骨横其间,故在曲骨之上,设一中极,以示经尽极端,故名中极 【中极别名】 玉泉、气原 【中极的功能作用】 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 【中极的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中极主治功能】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 【中极配穴】 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 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 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 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 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 【中极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中极相关文献】 《针灸穴名解》:“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精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 《太平圣惠方》:“淋,小便赤,尿道痛,脐下结块如覆杯,或因产后恶露不止,遂成疝瘕,或月事不调,血结成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