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穴】 出《灵枢·经脉》,国际代码:SI2,拼音:QianGu,属手太阳小肠经荥穴。五行属水。在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耳聋,耳鸣,目赤,鼻塞,咽痛,痄腮,产后无乳,手指麻木等病症。 【前谷穴定位】 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 【灸之宝取穴法】 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关节前之横纹头赤白肉际取穴。 【前谷穴的功能作用】 有清热解表、调气通络作用。 【前谷穴主治病症】 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乳腺炎、腮腺炎、前臂神经痛、高热、精神分裂症等。 【前谷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一般直刺0.2~0.3寸,局部有胀痛感。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前谷穴配穴】 配大椎治疟疾。 配照海治急性喉炎。 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目翳。 配风池、大椎,有醒脑,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配后溪、偏历、大陵,治耳鸣。 配外关、阳谷,治小指麻木。 【前谷穴名解】 前为方位之义,乃后之反;泉出通川为谷,又肉之小会为谷。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之前,又因孔穴所在之处骨肉相会,凹陷如谷,属手太阳小肠之荥水穴,《针灸甲乙经》有:“前谷者,水也。”故以为名。 【前谷穴解剖】 有尺神经之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来自尺动、静脉的指背动、静脉通过。 【前谷穴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咳而胸满,前谷主之。劳瘅小便难,前谷主之。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前谷主之。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鼻不利,前谷主之。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 《针灸大成》:主热病汗不出,痎疟癫疾,耳鸣,颈项肿,喉痹,颊肿引耳后,鼻塞不利,咳嗽吐衄,臂痛不得举,妇人产后无乳。 《医宗金鉴》:主治癫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