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泽穴】 出《灵枢·经脉》,别名:小吉、少吉。国际代码:SI1,拼音:ShaoZe,属手太阳小肠经井穴。五行属金,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位于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跟角侧上方0.1寸。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 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少泽穴定位】 位于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跟角侧上方0.1寸。 【灸之宝取穴法】 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少泽穴的功能作用】 有清热利咽,通乳开窍的作用。 【少泽穴主治病症】 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现代常用于治疗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 【少泽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少泽穴配穴】 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 配后溪、阳谷、昆仑,治项强急痛。 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目赤攀睛。 配天容,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配人中,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昏迷,休克。 配复溜、昆仑,治疟寒汗不出。 配乳根、膻中,治乳汁分泌不足、乳痈。 【少泽穴名解】 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君火具阳刚之性,故少阴末穴名之以“冲”。迨气至本经,本经为太阳寒水之气,则火从胜已,而化为阴柔之水性,故本经首穴名之以“泽”。此阴阳互济,相辅相成之义也。泽,在卦属兑。兑为少女,女具柔顺之阴象。又兑为口,口外柔而内刚,此亦阴阳互济也。人能体“泽”字之义,以调阴阳,则和乐而无病。泽而曰少者,冲气以为和也。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乃由通里转注而来。火气为阳,犹天日之热,照澈下土,冲和之气,蒸蒸而生,化为膏雨甘霖,泽及万物。 【少泽穴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 【少泽穴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振寒,小指不用,寒热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瘈疭,口干,头(一作‘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白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医宗金鉴》:“鼻衄不止,妇人乳肿。”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疭,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生肤翳覆瞳子,少泽主之。 《医宗金鉴》:主鼻衄不止。 《玉龙歌》:妇人吹乳痈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百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