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火。《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小肠受盛胃中水谷,主转输清浊,与心相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蕴热、气滞郁结或气虚不禁所致。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小肠在人体中相当于君主的受盛之官,专门接收由胃消化后的食物,进一步提取其中的养分,通过脾的吸收和运化作用,上输于心肺,布散全身。而将剩下的糟粕再转移到大肠,排出体外。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分别清浊”。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而必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调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若小肠经有异常时,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肠经上的穴道,以减轻不愉快的症状。小肠经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 【心经循行路线】 《灵枢·经水》。即手太阳小肠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主要病侯】 小肠经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臑似折,少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 小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小肠经腧穴】 该经脉腧穴有少泽 、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 【手太阳小肠经主治歌】(7穴) 小肠受盛与化物,小肠为受盛之物,化物出焉 泌别清浊二便出。主泌别清浊,使水液与滓秽分清 少泽产后乳不通,少泽可增液通乳,治产后无乳、乳汁不通 热病昏迷耳鸣聋,有祛邪退热之功,治中风昏迷、热病、耳聋耳鸣 醒脑开窍增乳液,可醒脑开窍止痛,主头痛 咽痛攀睛及乳痈。又治咽喉肿痛,胬肉攀睛、乳痈 前谷热病及癫疾,前谷可治热病无汗、癫狂痫证 咽痛颈肿目泪泣,咽喉肿痛、颊肿项痛及目痛泣出 头痛耳鸣产无乳,头痛、耳鸣、鼻塞及产后无乳 醒神通液使热去,本穴有清热醒神通液的作用 后溪止痛通督脉,后溪有疏肝止痛、通调督脉、祛邪退热之功 落枕偏瘫手不开,治落枕、半身不遂手握不开、肩背腰痛 盗汗疟疾目赤烂,盗汗、黄疽、疟疾、目赤、目眦烂 癫疹耳咽病不再。亦治癫痫、荨麻疹、耳聋、咽喉肿痛 腕骨祛黄主消渴,腕骨可增液消渴,治黄疸、消渴 专治诸证经脉过。主经脉诸疾,耳鸣、目黄、颈项肩肘痛 阳谷主治头面病,阳谷可清头目,治耳聋耳鸣、目齿痛 清热泻火又通经,有清热泻火、安神通经之功 癫狂发热手腕痛,治癫狂妄言狂走,发热无汗,手腕痛 疥疮生疣刺之轻。又主颈领肿、疥疮、生疣 养老明目舒筋络,养老有舒筋明目、增液养筋之功 目昏腰痛刺之活。治目视不明,急性腰痛、肩痛 支正清热安神志,支正有疏肝宁神、通经活络之功 疥疮生疣络穴治,治疥疮生疣、扁平疣 消渴癫狂悲善忘,主癫狂易惕、惊恐悲愁善忘、消渴 热病头痛项强止。亦治热病、饮水不止,头痛眩晕项强 小海癫痫头眩痛,小海可安神清热消肿,治癫痫头痛目眩 瘰疬瘫痪及疡肿。主瘰疬、耳聋耳鸣、上肢瘫痪、疡肿 肩贞通经治瘰疬,肩贞可清热通经,治颈项瘰疬 耳病上肢肩痛疾。主耳病及上肢麻痛、肩痛 臑俞颈椎臂无力,臑俞可舒筋活络治颈椎病、臂酸无力 后头发紧消瘰疬。亦可消肿化痰,主后头发紧、高血压,瘰疬 天宗消肿降肺气,天宗可通经活络、理气消肿 气喘乳痈颈肩利。主气喘、乳痈及颈肩臂诸疾 天容聪耳消肿逆,天容可利咽消肿、聪耳降逆,治中风 瘿气咽梗耳鸣起。耳鸣耳聋、瘿气颊肿、咽梗、暴喑、呕逆 颧髎清热并镇痉,颧髎可清热消肿、牵正镇痉,治口歪眼瞤 面瘫面痉又美容。面痛、齿痛、唇肿,又有美容功效 听宫通窍耳聋鸣,听宫为治耳专穴,主诸耳疾 癫疾牙痛通阳经。又主癫疾、上牙痛及经络之肩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