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通里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23 11:06|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344| 评论: 0

摘要: 【通里穴】出《针灸甲乙经》,国际代码:HT5,拼音:TongLi,属手少阴心经络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 ...
通里穴
出《针灸甲乙经》,国际代码:HT5,拼音:TongLi,属手少阴心经络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面赤热、遗尿、月经过多、狂症等。

通里穴定位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灸之宝取穴法
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缘。仰掌取穴

通里穴的功能作用
清热安神,通经活络,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作用

通里穴主治病症
通里主要用于心神、口腔及前阴部疾患等:如热病、头痛目眩、心悸怔忡、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癔病、咽喉肿痛、暴瘖、舌强不语、臂、肘、腕痛等。

通里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针感亦可循心经下行到环指或小指,或循心经上行至前臂、肘窝,个别可走向胸部。
艾炷灸1~3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通里穴配穴
配金津、玉液治舌强不语。
配太冲、隐白三阴交治月经过多。
配太阳、风池,有清利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眼花。
廉泉、涌泉,有清心启闭开窍的作用,主治舌强,癔病性失音。
解溪,治头风、面目赤。
配行间、三阴交,治经血过多。
配腕骨,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狂证,精神分裂症。
配腕骨,治颧颌耳肿。
配大钟,治倦言嗜卧。
配内关、心俞,有宁神志调心气的作用,治胸痹、脉结代、心绞痛、心律不齐心悸、怔忡、悲恐畏人。
百会、内关、心俞、人迎,治心慌心悸。

通里穴名解
通,通达,通畅,贯通之义。里,邻里,又与理通。本穴为手少阴之别络,从此别走手太阳小肠经,经气由此通达表里二经,且兼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若井里然,故以为名。其所治症为目痛、汗闭、喉痹、心热、悸动、胀满、崩漏等。凡此诸症,其由涩滞抑郁所生者,本穴统能治之。综而观之,本穴以通为治,故名“通里”,即通而理之也。

通里穴解剖
在尺侧腕曲肌与指浅曲肌之间,深层为指伸曲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通里穴相关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
《医宗金鉴》:主心烦极甚,怔忡不宁。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通里腕侧后,掌后一寸中,欲言言不出,懊在心中,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平声仍欠数,喉闭气难通。虚则不能食,咳嗽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22:22 , Processed in 0.1100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