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历兑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18 17:35|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238| 评论: 0

摘要: 【历兑穴】出《灵枢·本输》,别名:陷骨;国际代码:ST45,拼音:LiDui,是足阳明胃经的井穴,五腧穴属金。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联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 ...
历兑
出《灵枢·本输》,别名:陷骨;国际代码:ST45,拼音:LiDui,是足阳明胃经的井穴,五腧穴属金。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联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齿痛、口喎、咽喉肿痛、鼻衄、癫狂、热病、足背肿痛等病症。

历兑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灸之宝取穴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趾外侧,距爪甲角0.1寸处取穴。体厉兑穴位于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历兑的功能作用
清热和胃,苏厥醒神,活络开窍、回阳救逆

历兑主治病症
主治面肿,齿痛,齿龈炎,口,鼻衄,鼻炎,扁桃体炎,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咽喉肿痛,心腹胀满,胃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消谷善饥,晕厥,多惊好卧,梦魇不宁,唇疹,鼽衄,喉痹颈肿,黄疸,水肿,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口噤,膝髌肿痛,足背肿痛,休克,癫痫,癔病,嗜睡,面神经麻痹,下肢麻痹等。还可用于急救。

历兑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历兑配穴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条口三阴交,有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不得卧。
隐白,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梦魇不宁。
配隐白、中冲、大敦,有豁痰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昏迷。
配隐白、中冲,治中风昏迷。
内庭、太冲,治五官炎症。
合谷、风池,治热病汗不出。
配十宣、水沟,治昏厥。

历兑名解
厉指胃,兑代表门,对内庭来说,厉兑穴有如胃经之门户。足阳明脉“挟口环唇”,胃为水谷之海,纳食须以口,本穴主治口噤、口僻,以及相关疾患,故名之。

历兑穴解剖
有趾背神经和动脉分布。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形成的趾背动、静脉网。

历兑穴相关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
《备急千金要方》:“厉兑,条口,三阴交,主胫寒不得卧。”
《神应经》:“尸厥如死人及不知人事,灸厉兑三壮。”
《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心腹胀满,热病汗不出,寒热疟,不嗜食,面肿,足胻寒,喉痹,齿龋,恶风,鼻不利,多惊,好卧。
《针灸大成》:疮疡从髭出者,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
《针灸大成》:尸厥如死及不知人,灸厉兑三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9:32 , Processed in 0.0709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