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颧髎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26 16:19|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355| 评论: 0

摘要: 【颧髎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权髎、兑端。国际代码:SI18,拼音:QuanLiao;属手太阳小肠经,为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交会穴。位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 ...
颧髎穴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权髎、兑端。国际代码:SI18,拼音:QuanLiao;属手太阳小肠经,为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交会穴。位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咽炎,扁桃腺炎,齿龈炎,腮腺炎,胸痛,肋间神经痛及颈项肿痛,肩痛不举,颈项部扭伤,颊肿,项强,瘰疬,瘿气,甲状腺肿,咽中如梗,头项痈肿,癔症,胸痛胸满,咳嗽,气喘,咳逆上气,哮喘,唾沫,咽喉炎,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胸膜炎,癔病等。

颧髎穴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灸之宝取穴法
位于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的凹陷中,仰靠取穴。

颧髎穴的功能作用
有通经活络,祛风镇痉,清热消肿,散风止痛作用。

颧髎穴主治病症
主要用于面部疾患:如面神经痉挛、面瘫、面赤、目黄、齿痛、眼睑动等。现代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颧髎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半侧颜面部。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颧髎穴配穴
配太阳、下关颊车合谷治三叉神经痛。
二间治齿痛。
大迎治目动。
配翳风、合谷,有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齿痛。
配肝俞,太冲,有舒肝解痉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肌痉挛,眼睑瞤动。
配太阳、攒竹、下关、地仓、颊车,治口眼斜。
配颊车、合谷,治面肿。

颧髎穴名解
颧,指颧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色荣颧骨,热病也。”王冰注:“颧骨,谓目下当外眦也。”髎,指骨空处。穴在颧骨尖处之窠臼中,因而名之,系小肠经和三焦经之会穴,有舒筋止痛之功,主治口僻、面赤。

颧髎穴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 ;有面横动、静脉分支 ;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颧髎穴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颧髎,一名兑骨。在面頄骨下廉陷者中,手少阳太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肿,唇痈,颧髎主之。目赤黄,颧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口,面赤目黄,眼动不止,肿,齿痛。
《循经考穴编》:天吊风,口眼斜动并肿,齿痛。
《针灸大成》:主眼瞤动不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8:40 , Processed in 0.0803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