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端】 出《针灸甲乙经》“互引,唇吻强,兑端主之”。属督脉。兑指口,端即尖端,此穴在口部上唇尖端,故名兑端。 【兑端别名】 兑骨 【兑端的功能作用】 宁神醒脑、生津止渴。 【兑端的定位】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兑端穴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兑端主治功能】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现代临床常用于面神经麻痹,鼻炎等症的治疗。 【兑端配穴】 配目窗、正营、耳门,可通经行气,主治唇吻强闭不开; 配本神、百会,可开窍醒神,治疗癫癎呕沫; 配耳门,有行气通清热的作用,主治上齿龋。 配迎香、合谷治鼻塞。 【兑端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向上斜刺0.2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方法】 用指尖点压兑端穴后轻轻划圈按揉,可以刺激唇部周边皮肤的运动,令双唇紧致平滑,唇纹淡化。本穴有清热、定惊、止痛的作用。 【兑端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痉互引,唇吻强。” 《类经图翼》:“癫痫吐沫……口疮臭秽。” 《针灸甲乙经》: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