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至阳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4-26 16:02|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356| 评论: 0

摘要: 【至阳】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 ...
至阳
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

至阳别名
金阳穴

至阳的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理气宽胸、疏肝和胃。

至阳的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颈后隆起的骨突即为第七颈椎,由此往下数到第七个骨突即第七胸椎,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至阳穴。

至阳穴解剖
该位置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至阳主治功能
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常用至阳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肝炎、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下垂及带状疱疹等。

至阳配穴
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
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列缺治咳嗽胸痛。
配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传染性肝炎。
配阳陵泉、日月,有疏肝利胆,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
配心俞、内关,有宽胸利气,温阳通络的作用,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至阳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斜刺0.5~1寸,可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按摩方法
使用一指禅推法,把左手拇指的内侧面放在至阳皮肤上,然后用肩、肘、腕关节的力量带动拇指做上下的运动,使穴位有明显的酸胀感。按摩至阳穴可以缓解治疗腰背疼痛、胸胁胀痛、腹痛黄疸、脊强、身热、咳嗽气喘、头痛、失眠、嗜睡、梦游等作用。具有缓解胆囊炎、心绞痛、躁烦、虚胖、乳房松弛等作用
。也有壮阳益气的功效。

至阳相关文献
《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马莳注:“天位乎上,为至阳。”
《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至阳盛,地气不足。”
张景岳注:“至阴至阳,即天地之道也。……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阴阳贵和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9:43 , Processed in 0.10887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