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如何辩证选穴配穴是个大学问

2016-4-12 2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0| 评论: 0|原作者: 爱上艾灸

摘要: 艾灸疗法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床辩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内容,中医是古人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讲究平衡一种医学理论,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是中医的基础,也是艾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古人认为每件事物都是有阴阳组成的,只有阴阳平衡了才能不出问题,人体中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当然现代中医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艾灸疗法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艾灸疗法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调和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艾灸治疗手段——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艾灸疗法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
  许多实验都证实艾灸疗法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艾灸疗法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方法。你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要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即可温补脾肾,补益肾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早衰。艾灸疗法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床辩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所以更有效果的艾灸选穴配穴最好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辩证的中医理论来选穴配穴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常用养生穴位: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肾俞穴、风门穴、三阴交、风池穴、大椎穴、涌泉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6:25 , Processed in 0.1002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