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中庭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4-19 10: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0| 评论: 0

摘要: 【中庭】出于《针灸甲乙经》。属任脉。《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中庭穴,在发际上边些。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 ...
中庭
出于《针灸甲乙经》。属任脉。《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中庭穴,在发际上边些。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中庭。

中庭别名
龙颔

中庭的功能作用
宽胸理气、疏膈利气、和胃降逆、降逆止呕。

中庭的定位
仰卧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中庭主治功能
中庭穴主要用于心胸和脾胃疾患等:如胸胁支满、心绞痛、急慢性胃炎、噎膈、饮食不下、呕吐、呃逆、噎嗝,呕吐,小儿吐乳。食管炎,食管狭窄,贲门痉挛。

中庭配穴
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嗝,停食,食反,胸闷。
配俞府、意舍,有降气化食的作用,主治呕吐,食不化。
配支沟治胸胁胀满。
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配大陵、承浆治小儿吐乳。

中庭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沿皮刺0.3~0.5寸[3]。一般沿皮刺0.3~0.5寸。直刺0.2~0.3寸,向下斜刺。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小儿吐乳:艾条点燃后距离中庭穴10cm左右,艾灸5~10分钟。连续2~3天。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者两掌重叠,放在中庭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揉各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缓解治疗胸腹胀满、食管炎、噎嗝、心痛、小儿吐乳、呕吐、食管狭窄等

中庭相关文献
《针灸聚英》:主胸胁之满,噎塞,食饮不下,吐食出。小儿吐奶。
《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中庭穴,在发际上边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9:44 , Processed in 0.1180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