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五行属(相)火。心包经是健康之源,经常敲心包经对防病养生有很大功效。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主要病侯】 心包经的病候与心血功能的不平衡有关,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胸满闷感、心悸(心跳)等。中医认为心藏神,即管理精神活动,故心包经的问题亦与癫狂等证有关。本经穴位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此外,腋部肿胀及肘臂挛急都显示此经的问题。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常等。 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该经脉腧穴为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穴,左右合18穴。 【手厥阴心包经养生】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做SPA、跳舞、打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心包经的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 而且此时应该创造安然入眠的好条件。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失眠。如果要做的运动的话,最好是散步。 建议的饮食:西红柿、莲子、金针、红枣、苹果、葡萄、红茶、绿茶、花茶、番薯、土豆、鸡肉等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歌】(8穴)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天池穴~让全身重新焕发活力: 曲泽穴~速效“定心丸”: 内关穴~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 大陵穴~让你口气清新每一天: 劳宫穴~手痒难忍,重掐劳宫: 中冲穴~迅速降低体温就找中冲: 心包在外心宫城,心包为心之外围,代心受邪 代心受邪有殊功。心包经诸穴多治心之病证,如心痛等 天池宽胸增乳液,天池有宽胸理气、增液通乳、消肿之功 胸闷心烦痛胸胁,治胸闷、胸胁痛、心烦 乳汁不通及乳痈,主乳汁不通、无乳及乳痈 咳喘瘰疬肿在腋。咳喘痰多、瘰疬、腋下肿 曲泽清心止胃痛,曲泽有清心和胃、降逆止痛之功 心痛心悸胸痹通,主心痛、心悸及胸痹,夜卧不安 身热烦躁卧不安,温邪逆传心包之身热口渴、烦躁 吐泻神昏手振颤。主神昏谵语、手臂振颤,放血治吐泻 郄门清心止出血,郄门可清心凉血止血,治咳血、呕血、衄血 心痛癫疾疔疮绝。及心痛、心悸、癫疾、疔疮 间使解郁宽心胸,间使可宽胸解郁、宁心降逆 疟疾热病呕吐凶,治疟疾、热病及胃痛呕吐 癫狂烦躁卒心痛,癫狂、烦躁、心痛 臂痛疥疮肘腋肿。臂痛、疥疮及腋肿、肘挛 内关理气又宽中,内关有疏调三焦气机、理气宽中之功 降逆活血止疼痛,且降逆止呕、活血止痛 中风失眠胃心胸,主中风偏瘫、失眠等胃心胸疾病 呕逆眩晕无脉证,胃痛呕吐呃逆,眩晕头痛、无脉证 胸闷心痛及怔忡,胸闷气短、心痛、心一睁、怔忡 热病疟疾癫郁证。热病、疟疾、癫痫、郁证、舌裂出血 大陵宽胸和胃腑,大陵有宁心安神、宽胸和胃之功 心痛癫狂笑不休,主心痛悸、癫狂失眠、喜笑不休 疮疡口臭足跟痛,疥癣疮疡、口臭及足跟痛 肘臂挛痛及呕吐。肘臂挛痛及胃痛呕吐 劳宫清心开关窍,劳宫有清心火、开关窍之功 中风中暑刺之要,主中风昏迷、中暑 口疮龈烂胸胁痛,口疮口臭、龈烂、胸胁痛 鹅掌风证及善笑。及鹅掌风、善悲、喜笑 中冲苏厥泄热惊,中冲可苏厥开窍、泄热镇惊 中风晕厥惊风宁,治中风晕厥昏迷、小儿惊风 舌强不语心烦痛,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及心烦、心痛 溺水中暑夜啼轻。溺水、中暑及小儿夜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