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宫】 出《针灸甲乙经》中,属任脉。紫指赤色,与绛同义;中央为宫。昔称心脏为“绛宫”,可见紫宫实指心主,考任脉至此,正内合于心,心为血之主宰,穴当其处,因为紫宫。紫宫为星名,在此指帝王所居之处,此穴在玉堂上,又相当于心脏部位,故名紫宫,指穴内气血物质覆盖的范围较大。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玉堂穴传来的阳性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降而为天之中部的温湿水气,其水湿云气所覆盖的范围较大,故名紫宫。 【紫宫别名】 紫宫 【紫宫的功能作用】 散热益气、宽胸止咳、清利咽喉 【紫宫的定位】 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隙, 【紫宫主治功能】 紫宫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如咳嗽、气喘、吐血、唾如白胶、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咽塞、饮食不下、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结核、胸膺疼痛,烦心咳嗽,吐血,呕吐痰涎。 现代又多用紫宫穴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胸膜炎、食道痉挛等。 【紫宫配穴】 配内关、膻中,宽胸理气,治胸痛; 配肺俞、风门、天突,宣肺止咳平喘,治疗咳喘。 配中庭、涌泉治胸胁支满。 配中庭、胆俞治饮食不下。 配玉堂、太溪,有补肾纳气的作用,主治咳逆上气,心烦。 【紫宫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操作方法为平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按摩方法】 按摩紫宫穴的功效:散热益气,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呃逆、胸闷、呕吐、饮食不下等 【紫宫相关文献】 1.《针灸甲乙经》:“胸胁榰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呕逆、气上烦心。” 2.《类经图翼》:“喉痹咽壅,水浆不入。 3.《针灸甲乙经》:“紫宫,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