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乡穴】 出《灵枢·经脉》。国际代码:SP19,拼音:XiongXiang,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胸乡穴定位】 胸乡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灸之宝取穴法】 在胸部,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仰卧取穴 【胸乡穴的功能作用】 有宣肺止咳,宽胸利胁,理气止痛的作用。 【胸乡穴主治病症】 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等。现代又多用胸乡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胸乡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 注意:内有肺脏,不可直刺、深刺,以防气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胸乡穴配穴】 配内关、心俞,治胸闷、胸痛。 【胸乡穴名解】 胸,胸部。乡,乡村也,边远之处。胸乡名意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胸乡。 【胸乡穴解剖】 浅层有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分布。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三肋间动、静脉通过。 【胸乡穴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胸乡,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却引背痛,卧不得转侧,胸乡主之。 《外台秘要》: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却引背痛,卧不得转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