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食窦穴的位置及其主治功效

2016-5-21 17:06| 发布者: 中医艾灸| 查看: 522| 评论: 0

摘要: 【食窦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食关。国际代码:SP17,拼音:ShiDou,属足太阴脾经,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噫气,翻胃,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 ...
食窦穴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食关。国际代码:SP17,拼音:ShiDou,属足太阴脾经,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噫气,翻胃,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腹水,肝区疼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咳嗽,痰饮,少乳,气管炎,肝炎,尿潴留等。

食窦穴定位
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灸之宝取穴法
在胸部,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仰卧取穴。

食窦穴的功能作用
有利胸膈、调脾胃、祛水饮的作用

食窦穴主治病症
主治脾胃、胸胁部等疾患:如翻胃、噎膈、食已即吐、腹胀水肿、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等。现代又多用食窦治疗胃炎、腹水、肝区疼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食窦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食窦穴配穴
足三里中脘,治腹痛。
配支沟、阳陵泉,治胸胁胀痛。

食窦穴名解
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空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回归脾脏,故名。

食窦穴解剖
浅层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胸长神经分支和胸外侧动脉分支分布。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

食窦穴相关文献
《备急千金要方》:食窦主膈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
《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常有水声,膈痛。
《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支满,咳唾逆气,饮不下,膈有水声。
《外台秘要》: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灸宝-爱上艾灸    

GMT+8, 2025-4-30 16:28 , Processed in 0.0808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