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中穴】 出《针灸甲乙经》。国际代码:ST17,汉语拼音:Ruzhong;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乳中穴不针不灸,可采用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产后缺乳、多汗症等疾患。只作胸腹部输穴的定位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 【乳中穴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灸之宝取穴法】 正坐,两乳头中央,两乳头之间作8寸距离。为针灸取穴标志位。 【乳中穴的功能作用】 调气醒神。 【乳中穴主治病症】 乳中穴不针不灸,可采用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产后缺乳、多汗症等疾患。 【乳中穴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禁刺灸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乳中穴配穴】 此穴不可针,不可灸。 【乳中名解】 乳,乳房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 【乳中穴解剖】 穴下有输乳孔、输乳窦、输乳管、腺组织、胸大肌。布有第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该处皮肤还有汗腺、皮脂腺、平滑肌。 【乳中穴按摩方法】 乳中穴可采用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产后缺乳、多汗症等疾患。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按揉时用力要少轻,每次5分钟。 【乳中穴相关文献】 《黄帝内经素问》: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