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户】 出自于《针灸甲乙经》,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气,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户,古指单扇门,引伸为出入的通道。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因本穴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体其余各部,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故名气户。 【气户别名】 气户穴 【气户的功能作用】 理气宽胸,止咳平喘 【气户的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气户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气户主治功能】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等,临床常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及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等其他疾病。 【气户配穴】 配肺俞穴治喘咳。 配华盖,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气户的针法及灸法应用】 斜刺或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按摩方法】 用手指以适度的力量按揉气户穴,具有宽胸理气、疏经止痛的作用,按摩气户穴可以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 ,并有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的功效。 【气户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针灸大成》:主息奔,胸满,喘急。 《百症赋》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 |